中医对食物的认识其实非常清楚,要想“吃”的正确就必须了解食物的性味。大家可能要问食物还真有“性”“味”的差别吗?回答是肯定的。食物和方剂一样有“四气”,即寒、热、温、凉。也有“五味”,即辛、甘、酸、苦、咸。不同“气”“味”的食物可能适应于不同的患者体质和病情变化,由于肿瘤患者病情变化复杂,所以,“吃”中更应该食物的性味和功能,这样才能真正发挥食物抗肿瘤的神奇魅力。
这里,我们先从食“性”说起吧!食物大体分为“寒性、凉性、热性、温性和平性”,其中寒性、凉性食物为阴性食物,而热性、温性食物为阳性食物。寒性、凉性食物一般具有清热解毒,养阴生津之功,这类食物如:小米、绿豆、赤小豆、豆腐、豆浆、西瓜、梨、柑、柿、甘蔗、鸭肉、兔肉、猪肉、甲鱼、田鸡、蜂蜜、竹笋、苦瓜、黄瓜、白菜、蕹菜、萝卜、蕃茄、菠菜、荸荠等。对于肿瘤患者而言,这类食物特别适合于肿瘤患者放疗或伴发感染高热时服用。而热性、温性食物大多能温中、散寒和助阳,这类食物如:糯米、大枣、荔枝、红糖、羊肉、牛肉、狗肉、鸡、鲫鱼、鲢鱼、葱、姜、韭菜、大蒜等。我们知道肿瘤患者大多体质偏寒,所以,我们在选择食物时应该注意选择一些偏温性的食物更好,特别是肿瘤化疗、手术后的患者更应该注意食用温性食物。中医把平和的食物列为平性,健康者和肿瘤患者可长年食用,如黄豆、黑豆、蕃薯、马铃薯、南瓜、莲子、葡萄、苹果、菠萝、椰子、香菇、蘑菇、白糖、鸡蛋、鲤鱼、黑鱼等。
讲了食物的“性”,我们有必要讲讲食物的“味”。饮食五味理论是中医关于饮食调养的精彩论述,对指导肿瘤患者食养非常重要。中医认为食物有辛、甘、酸、苦、咸五味,对应了肺、脾、肝、心、肾五脏。五脏各有嗜欲,五味也各有所通而入五脏,以滋养补益五脏。一般而言,辛入肺,有散寒、行气、活血之效,如生姜、大蒜等, 近代研究认为,食用辛味的食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液的分泌,有利于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并有祛散风寒、疏通经络的功能。甘入脾,有滋补、缓和之功,还能消除肌肉的紧张,增加人的食欲,虚症、拘急挛痛者食用效果明显。如:糖、山方剂。酸入肝,酸味食物能使人增进食欲,具有健脾开胃,增强肝脏功能,防治某些肝脏疾病的作用。如米醋、山楂等。苦入心,有燥湿、泻下之益,苦瓜是最常见的一种苦味食物,它集方剂用和食用为一身,用苦瓜炒菜,可以清热、明目、解毒、泻火,具有较高营养保健价值,长期食用对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及体质较弱者均有较好的保健效果。咸入肾,有软坚、润下之功,咸味食物中的咸味主要是由食盐产生的,盐对维持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这样说过,五味中“惟此不可缺”。五味虽然对五脏有保护作用,但五味偏嗜,不仅可引起本脏的损伤,还可导致相关其他脏腑的病患。正如《素问·生气通大论》所记载,过食酸味,可使肝气淫益亢盛,克脾上而致脾气衰竭;过食咸味,可使骨骼损伤,肌肉短缩,心气抑郁;过食甜味,可使心气满闷,甚则肾气失于半衡,气逆作喘,颜面发黑;过食辛味,可使筋脉败坏甚弛纵,精神耗伤等。对于肿瘤患者而言,了解食物的性味,并能根据自身疾病和营养状况,合理选择合适的食物就能充分发挥食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