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肿瘤的病情演变
(一)综述:胆囊肿瘤恶性发病率不高,一般发病率为(2~3)/10万人,但每年仍有近6000名患者死于胆囊肿瘤。胆囊肿瘤的预后相当差,根据美国国家肿瘤数据库(NCDB)对10705例胆囊肿瘤的统计,按AJCC分期,ⅠB期的胆囊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不超过2年,Ⅱ期的胆囊肿瘤患者中位生存期更不超过1年,其中ⅡA期、ⅡB期的5年生存率为7%、9%,而Ⅲ期、Ⅳ期仅有3%及2%。了解胆囊肿瘤的预后相关因素有利于准确判断患者预后,选则恰当的治疗方法,提高患者生存率。
(二)胆囊肿瘤的主要转移途径:胆囊肿瘤有局部直接浸润、淋巴结转移、血行转移、沿胆管及神经鞘播散和腹腔种植等转移途径,其中直接浸润和淋巴结转移是主要的扩散方式。
1.胆囊肿瘤的直接浸润:胆囊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与其组织细胞学特征有密切关系。胆囊缺乏黏膜肌层,固有肌层较薄,一旦越过黏膜层,容易突破固有肌层,到达浆膜下层。因胆囊床部无浆膜,胆囊与肝实质间只有稀疏的结缔组织,淋巴引流和血运与肝脏密不可分,故肿瘤肿易发生肝内直接浸润。直接浸润多发生于胆囊底、体部肿瘤,而胆囊颈部肿瘤易向肝门部浸润,往往与肝门部淋巴结转移一起,引起肝门部胆管梗阻。肿瘤组织侵出胆囊壁后也可直接侵犯十二指肠、横结肠、胃、网膜和前腹壁等。肿瘤的浸润深度和患者生存率成反比:肿瘤局限在黏膜层,2年生存率为71.4%(10/14);肿瘤位于浆膜层内,生存率为65.2%(15/23);肿瘤穿透浆膜层或累及1个临近脏器,生存率为25%(17/68);肿瘤侵犯肝脏>2 cm或累及2个以上脏器,生存率为16.7%(2/12)。表明患者预后和肿瘤直接浸润深度显著相关。
2.胆囊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浆膜下层有丰富的淋巴管,局限于黏膜层和肌层的胆囊肿瘤淋巴结转移少见,而侵及浆膜下层以上的肿瘤易发生淋巴结转移。胆囊肿瘤细胞沿胆囊管周围及胆总管周围淋巴结扩散,至胰十二指肠、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淋巴结,再转移至脾门、脾动脉周围、胰体下缘淋巴结及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周围淋巴结。晚期纵隔和锁骨上淋巴结也被累及。胆囊肿瘤的淋巴结转移是判断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有淋巴结转移者生存期较无淋巴转移患者短。有淋巴结转移和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5年生存期分别为45%和70%。淋巴结转移数量也和患者预后相关;1处淋巴结转移和多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2年生存率分别为33.3%和0,并且有多处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易肿瘤复发。
3.胆囊肿瘤的胆囊肿瘤的周围神经浸润:胆囊肿瘤累及肝外胆道的患者常发生周围神经浸润。周围神经浸润的患者5年生存率仅有7%,周围神经浸润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RR值为5.3,P<0.001)。
4.胆囊肿瘤的血行转移:胆囊静脉丛与肝外胆管静脉丛及门静脉相交通,胆囊肿瘤的血行播散主要沿胆囊壁周围静脉丛或胆囊静脉入肝静脉或经胆总管静脉丛至肝内,故胆囊的血性转移首先累及肝脏,而后向其他脏器转移。
5.胆囊肿瘤肝脏微转移:胆囊壁上的静脉无论在数量、大小还是引流方向上都相当丰富,一些胆囊壁静脉伴随着胆囊动脉的分支,汇入肝外胆管静脉后到达门静脉,最终流向肝左、右叶;另一些则直接从胆囊内汇入肝脏,肿瘤细胞皆可通过以上两种途径形成肝脏微转移。肝脏微转移常难以发现,患者出现肝脏微转移预后较差沿胆管及神经鞘播散:胆管内播散见于乳头状肿瘤。当胆囊肿瘤浸润转移至胆管时,可沿胆管及肝动脉周围神经鞘转移,并可出现跳跃性转移。临床上并不少见。
6.胆囊肿瘤的腹腔种植:如同胃肠道恶性肿瘤一样,胆囊肿瘤细胞突破浆膜层后可脱落形成腹腔种植。最为多见的部位为腹膜、网膜和肠系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