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咨询热线

028-65969829

专家咨询热线

0371-65745218

当前位置:
肿瘤康复网 > 白血病 > 白血病诊断 > 浏览文章

白血病的诊断方法

时间:2011-05-08 阅读:
大多数患者白细胞数增多,疾病晚期增多更显著。最高者可超过100×109/L,称为高白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不少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在正常水平或减少,低者可<;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一) 血液生化:
  1.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血清和尿溶菌酶活性增高,急粒白血病不增高,而急淋白血病常降低。
  2. 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时,脑脊液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多(>;0.01×109/L),蛋白质增多(>;450mg/L)。而糖定量减少。
  3. 涂片中可找到白血病细胞。脑脊液清浊度随所含的细胞数而异。
  (二) 粒-单系祖细胞(CFU-GM)半固体培养:
  1. 急非淋白血病骨髓CFU-GM集落不生成或生成很少,而集簇数目增多;缓解时集落恢复生长,复发前集落又减少。
  2. 染色体和基因改变
  1) 白血病常伴有特异的染色体和基因改变。例如M3t(15;17)(q22;q21)系15号染色体上的PML(早幼粒白血病基因)与17号染色体上RARa(维A酸受体基因)形成PML/RARa融合基因。这是M3发病及用维A酸治疗有效的分子基因。
  2) 某些急性白血病尚有N-ras肿瘤基因点突变、活化。抑肿瘤基因P53、Rb失活。
  (三) 免疫学检查:
  1. 根据白血病细胞免疫学标志,不仅可将急淋与急非淋白血病区别;而且可将T细胞和B细胞急淋白血病加以区别。
  2. 单克隆抗体还可将急淋白血病分为若干亚型。
  (四) 骨髓穿刺
  1. 多数病例骨髓象有核细胞显著增多,主要是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而较成熟中间阶段细胞缺如,并残留少量成熟粒细胞,形成所谓“裂孔”现象。
  2. 正常的幼红细胞和巨核细胞减少。
  3. 约有10%急非淋白血病骨髓增生低下称为低增生性急性白血病。虽然骨髓中有核细胞增生低下,但白血病性原始细胞仍占非红系细胞的30%以上。
  4. 白血病性原始细胞形态常有异常改变,如胞体较大、核浆比例增加、核的形态异常(如切迹、凹陷、分叶等)、染色质粗糙、排列紊乱、核仁明显等。
  5. Auer小体较常见于急粒白血病细胞浆中,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和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浆中有时亦可见到,但不见于急淋白血病。因而Auer小体有助于鉴别急淋和急非淋白血病。
  (五) 血常规
  1. 大多数患者白细胞数增多,疾病晚期增多更显著。最高者可超过100×109/L,称为高白细胞性白血病。也有不少患者的白细胞计数在正常水平或减少,低者可<;1.0×109/L,称为白细胞不增多性白血病。
  2. 血片分类检查原始和(或)幼稚细胞一般占30%~90%,甚至可高达95%以上,但白细胞不增多型病例血片上很难找到原始细胞。白血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正常细胞性贫血,少数患者血片上红细胞大小不等,可找到幼稚红细胞。
  3. 约50%的患者血小板低于60×109/L,晚期血小板往往极度减少。
  (六) 特殊病种的检查特点
  1. 急性白血病检查
  1) 血象:贫血程度轻重不一,红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网织红细胞数减少,也可轻度增高,血小板计数大多减少,但早期可正常或轻度减少。  白细胞方面的异常是主要的,其计数高低不一致。未经治疗时白细胞总数可以增高、减低、也可正常。不少病人初诊时白细胞计数在3× 109/L以下,最低者在1×109/L以下,计数高者可超过10×109/L,末期可以增长很快,最高可达100×109/L左右,血片中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大多明显减少,而出现相当数量有核红的原始细胞,一般占30%一90%,最多可达95%以上。
  2) 骨髓象:骨髓中细胞量显著增多,主要由于原始的白血病细胞大量增生。幼红细胞减少(红白血病例外),粒细胞与红细胞比例明显增高。原核细胞常减少,除非是M7型急性白血病。
  3) 血液生化:血清尿酸浓度增高,尿内尿酸排泄量增多,在用细胞毒中医治疗时更甚。
  4) 染色体:在约80%一85%病人中可检出染色体组型异常,有些组型异常具有特异性。例如:t(15:17)只见于M3,16号染色体异常多见于M4嗜酸型及M2,t(8:14)出现于B细胞急淋。可是某些型的染色体异常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检查
  1) 血象:初次就诊时的白细胞计数大多在200-400×109/L,最高可达600-1000×109/L。早期无症状的病人大多在50 × l09/L以下。血液中可见到各发育阶段的粒系细胞,骨髓象。原粒细胞一般为1%~3%,早幼粒加原粒细胞最多不超过10%,中幼和晚幼粒细胞数量较多,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绝对数虽增多,但由于幼稚细胞的大量存在,其百分数低于正常,嗜酸及嗜碱粒细胞百分数和绝对值均增高,淋巴及单核细胞百分数明显降低。细胞化学色显示中性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NAP)活动显著降低或完全阴性,但经有效的治疗后仍能上升至正常,复发时又下降。在病之初期,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可由轻至中度减少,逐渐加重。血液中可出现少数有核红细胞。血小板计数早期大多正常,约1/3病例增高,晚期常减少。
  2) 骨髓象:骨髓中有核细胞显著增多,其中主要的细胞为晚幼及中幼粒细胞,其次为早幼粒、带状核和中性分叶核细胞,嗜酸和嗜碱粒细胞也增多,原粒细胞至多不超过10%,红系细胞减少。粒:红比例增至10~50:1。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晚期减少,偶尔可出现状似Gaucher细胞的吞噬细胞。晚期骨髓内纤维组织可增多。
  3) 染色体:约90%以上病人的粒细胞中有一种异常的染色体,称为ph’染色体t(9:22)(q34:q11)。这种异常也存在于幼稚红细胞和巨核细胞,但不存在于淋巴细胞或纤维细胞。Ph染色体不因治疗而消失,在缓解和复发时均存在。Ph’染色体阴性病人比阳性者预后差,其生存时间常常少于1年。
  4) 胞增多程度成正比,增高的原因是大量正常的和白血病性粒细胞产生了过多运输维生素B12的转钴蛋白I,血清尿酸浓度可以增高,尤其在化疗时。
  3.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1) 血液:最突出的发现是小淋巴细胞增多。白细胞计数大多在15~50×109/L,少数可超过10×109/L,早期小淋巴细胸占白细胞的65%~75%其形态与正常的小淋巴细胞难以区别。中性粒细胞和其他正常白细胞均显著减少。早期,贫血可不存在或很轻微,以后逐渐加重。如果发生自体免疫溶血性贫血,则贫血可很严重,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血片中出现大小不均,异形及多染性红细胞和有核红细胞,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血清胆红素增多;晚期血小板计数常减低。
  2) 骨髓象:淋巴细胞显著增多,而正常的粒系、红系细胞和原核细胞均减少,晚期更显著。发生溶血性贫血时幼红细胞增多。
  3) 免疫学:约半数病人的血清丙种(γ)球蛋白减少,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对疫苗刺激的抗体产生减少,但细胞免疫反应一般尚不减弱。大多数病例的恶性淋巴细胞表面有单克隆的IgM。在欧美98%病例的淋巴细胞源自B细胞,2%源自T细胞。
 

本文永久链接地址:http://www.zhongliukangfu.net/2011-0508-02862.htm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诊路线

成都院区:

----------------------------------------------
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新鸿路268号(一环路新鸿路口东南角)成都军建医院一楼肿瘤科
电话:028-65969829
乘坐公交来院路线:【一环路新鸿路口南站、一环路新鸿路口北站、新鸿路一环路口站】
1009路,342路,74路
【以上公交在新鸿路一环路口站下车,步行30米即到成都军建医院一楼肿瘤科。】
27A路,34A路
【以上公交在一环路新鸿路口北站下车,步行50米即到成都军建医院一楼肿瘤科。】
34路,72路,G34路
【以上公交在一环路新鸿路口南站下车,沿成华大道方向直走,步行约 700米到新鸿路右拐即到成都军建医院一楼肿瘤科。】
乘坐地铁来院路线:
1号线 至骡马市站换乘4号线,在玉双路站下,从A出口向成华大道出发,沿一环路东三段走900米,既到军建医院。
2号线 至中医大省医院站换乘4号线,在玉双路站下,或者至春熙路换乘3号线至市二医院站换乘4号线,在玉双路站下,从A出口向成华大道出发,沿一环路东三段走900米,即到军建医院。
3号线 至市二医院站换乘4号线,在玉双路站下,从A出口向成华大道出发,沿一环路东三段走900米,即到军建医院。
6号线 新鸿路站C2出口即到成都军建医院一楼肿瘤科

郑州院区:

----------------------------------------------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管城回族区商城路12号 (商城路与凌云路交叉口)东北角郑州中联中医院二楼肿瘤科
邮编:450004 联系人:李箫茹
电话:0371-65745218 61281036
传真:0371-61281036
在线QQ:2074942246
电子邮箱:services@zhongliukangfu.net
市内乘车路线:(B15路; G80路; B17路; 199路; S602东线; Y66路; )城东路商城路站下车沿商城路向东500米即到河南省郑州中联中医院二楼肿瘤科。
商城路城东路(Y69路; G52路; Y1路; 65路; )商城路城东路下车顺着商城路往东走300米(或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站下车向西50米路北)河南省郑州中联中医院二楼楼肿瘤科即到。